本人最早擁有的一部識字書,叫《新華字典》。據說該字典自1953年初版至今,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多次修訂,重印200多次,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字典——因它標明是“供中小學師生以及中等文化程度讀者使用”的,咱國人口眾多,中小學生也多,文化低的人、需要掃盲的人自然也多,使用這樣字典的人,便多,發行量舉世獨占鰲頭,順理成章。
  字典詞典,被稱為“無聲的老師”或“百科全書”。但從《新華字典》查字,有時卻叫人茫然。一位叫老愚的先生,說他是陝西人,在《新華字典》查“陝”字,只有“陝西省,我國的一省”這個釋義,純屬廢話;查陝西另一稱謂“秦”,釋義一為“周代諸侯國名”,二為“朝代名”,三為“陝西省的別稱”。查了半天,他始終不知這“陝”字和“秦”字本身,究竟當什麼講。不光老愚先生有此遭遇,《百家姓》里很多姓,當什麼講,咱們查《新華字典》,根本無解,比如名列第一的“趙”,這裡只說“戰國國名”。
  查不出一個字的意思,要這個字典幹嗎呢?
  不獨《新華字典》,本人查《現代漢語詞典》,“陝”字的兩解,為“陝西省”和“姓”;“秦”字的四解,為“周朝國名”、“朝代”、“特指陝西”、“姓”;“趙”字,也沒有“兼程”這個原始義。
  查《漢語常用字字典》,與《現代漢語詞典》大同小異。其他幾部常用字典或詞典,也是這般模樣。
  如此“無聲老師”,叫人不無糊塗。對一個稍具常識的人來說,浮皮潦草的解釋,等於什麼也沒告訴他。
  難怪老愚喟嘆,他從上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中文系畢業,從未有獲知“陝”“秦”二字原始信息的機緣。
  一般草根,也許並不追尋一個字的原始涵義,知其大略,就行了。但正是在這樣不求甚解的氛圍中,由漢字承載、顯現的中華文化脈絡,先從孩子們那裡,便中斷了。近年有人妄炒“國學熱”,鬧什麼“全民學國學”,笑話而已。先認認字吧!
  有沒有更好的啟蒙字典詞典?
  老愚說,當他得到一套“泛黃的《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》”,“翻開,在捲一行政區劃與地名部分,一眼便看到了‘陝’‘秦’二字並置的畫面,編者釋‘陝’曰:周成王時,周公治陝以東,召公治陝以西,蓋以陝為分界處,今省稱陝西,即召公所治地也。其地自古為帝王之宅……自漢以後,皆稱關中。誠天府之雄也,而新疆隴蜀尤必以此為咽喉”。“咽喉”,當然指“陝”,解為“關隘”,即險要之地,其西為“陝西”,其東為“陝東”——“陝東”當在今山西、河南一帶,無此地名,但可以如此理解。
  而“秦”者,“今陝西省皆秦國地也,宜禾,故字從禾,古稱上腴,歷代都之長安,繁富甲於天下”。老愚說他看到這裡,眼前頓時“翻滾起八百裡秦川的麥浪”。
  瞧瞧,這套《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》,就是叫人明白的“無聲老師”。它是光緒二十七年(1901),由劉樹屏編纂、上海澄衷蒙學堂印刷的一套學童啟蒙識字書。澄衷學堂稟稱,“振興教育,首重國文學習,學習國文,必先認字”。所以學堂“延聘通儒,精心考訂,選字註句斟酌”,編成此書。據說胡適、梁漱溟、豐子愷、茅盾、竺可楨等現代名人大家,當年即以這套書為發蒙讀物。
  為什麼老一輩學人學養根基那麼扎實?這跟他們打小所受的“明白”啟蒙不無關係。
  漢字不僅是一個方塊符號,它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天才和智慧。如果咱們連認一個最簡單的字,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,又何談鑽研更加深廣的學問呢!
  當下是二十一世紀,信息時代。但願,有比晚清的《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》更明白、更通俗、更現代的啟蒙讀物問世。
  宣頤齋·王乾榮
  (原標題:糊塗字典和它的廢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34kmer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