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黑龍江省東北部,有一座美麗的森林城市,名叫伊春。曾經,伊春人是驕傲的,從小興安嶺開發建設以來,他們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,當初,人民大會堂建設所需的木材,很多就來自伊春。當時,這裡是新中國經濟建設的主戰場,詩人郭小川目睹了充滿熱情的伐木場景,寫下了“三伏天下雨喲,雷對雷;朱仙鎮交戰喲,錘對錘”的詩句。據說,伊春貢獻的木材如果一棵一棵地連起來,可以很輕鬆地從地球連到月球。
  伊春人又是悲哀的。由於開發較早,他們遇到了資源型城市面臨的重要難題,從“因林而興”到“因林而衰”,到20世紀90年代,面臨著“資源危機、經濟危困”的“兩危”局面。林子越砍越少,生計難以維持,如何面對“錢從哪裡來,人往哪裡去”的發展困局?
  這時,有一個伊春人引起了舉國關註。他叫馬永順,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,曾經,他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伐木量,創造了全國手工伐木之最。但馬永順說:“我已向大山許了願,以前採伐了36500多棵樹,今後我要上山栽樹,還上這筆賬。”從“伐木工人”到“造林模範”,馬永順帶著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樹苗5萬多棵。後來,他被評為“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”之一。
  伊春的經濟轉型經歷了怎樣的難題?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,伊春人怎樣解決眼下的發展難題?日前,記者前往伊春進行了調查。
  逼出來的轉型
  “咚咚”、“咚咚”,一陣敲擊聲過後,一隻只動物從林子里跑了出來,仔細一看,是黑色的野豬。這些野豬散養在小興安嶺深處,通過一些固定的投食點,對野豬進行喂養。由於是野外放養,每年都有一些野豬跑掉,再也回不來。不過,這並沒有影響放養者滕俊江的信心。
  這裡是伊春市湯旺河林業局守虎山林場,滕俊江就是林場的一名職工。在停止採伐之後,他們組成了“合作社”,飼養這種“生態野豬”,是野豬和家豬交配繁育出的新品種。
  守虎山林場場長趙力告訴記者,這裡森林面積廣闊,生態野豬發展潛力巨大,目前,已經有野豬1000多頭,市場價值超過了800萬元。對此,滕俊江感受最深,他說:“養一年野豬的收入,相當於幹了一二十年伐木工作。”
  1998年開始,伊春林區逐步調減了木材產量,1997年為240萬立方米,到2010年已經減少到132萬立方米。2011年,伊春全面停止了森林主伐,只保留了32萬立方米的撫育伐和更新性採伐。2013年年底,伊春宣佈“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”。
  同時,全市擬將218個林場(所)調整為121個。對於從山上撤下來的職工,移居到中心城區的,每戶補助5000元,移居到中心林場的,每戶補助2000元。目前,全市已完成55個林場(所)的撤並,搬遷居民13127戶、30025人。
  不砍樹了,人從山上撤下來了,怎麼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?很多林區人像守虎山林場的滕俊江一樣,從事著養豬、種植等替代產業,並且,闖出了一條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並重的新路。
  向林下要效益
  林區,多是山地,沒有農田,一旦停止了伐木,等於砸了很多人的飯碗。而在保護樹木的前提下,能夠吃飽穿暖,進而發家致富,是基層林業工人面臨的最現實難題。
  記者來到伊春市友好區的萬畝藍莓基地,這裡是高寒地區,引進的藍莓品種個大、味甜。引進了多家企業進行示範經營之後,成為伊春藍莓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  值得註意的是,伊春市友好區曾經有大型的木材加工廠,而今,木材沒了,工人們呢,他們在乾什麼?據瞭解,僅友好藍莓綠源果業公司就在基地種植了1300多畝藍莓,長期雇工80多人,季節性雇工多達200多人。很多貯木場、加工廠工人在這裡找到了生計。正在參與“藍莓博物館”建設工作的李全說:“我們還是貯木場的職工,乾的活兒更輕鬆,收入卻比以前還要高。”
  雙子河貯木場副場長鄭喜貴說,貯木場停工以後,按照本人的意願和能力,職工被分配到了護林撫育、建築、種養、餐飲服務等多個行業,保持了待遇水平基本不變甚至更高,職工滿意度很高。
  伊春的林下經濟呈現出“紅藍黑”的特點,紅是紅松子,藍是藍莓,黑是黑木耳,目前,營造和改培紅松果林2.27萬畝,藍莓藍靛果等小漿果種植面積已達4.9萬畝,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繁育、種植、加工、銷售基地,黑木耳產量達6.4億袋,產量2.7萬噸,在全國占有重要比重。並且,黑木耳、紅松子、藍莓等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。“伊春森林豬”依托獨特的森林成長環境,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的質量管控體系,正打造成為有影響力的市場品牌。據瞭解,2013年,伊春市林下經濟產業實現附加值42億元,已占林區生產總值的15%,從業人員達到17萬人。
  因生態而改變的生活方式
  林區人靠山吃山,過去,不光以伐木換取經濟收入,而且,這種“吃山”的生活方式也貫穿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以做飯、取暖為例,林區百姓長期以“燒柴”為主,說是“柴”,就是將木頭劈成小塊,當地人俗稱“子”。冬去春來,寒來暑往,林區人家家門口都堆放著成片的“子”。據統計,每年消耗燒柴近百萬立方米,全市燒柴消耗令人堪憂。
  為此,伊春提出了燒柴改革這一事關生態和民生的重要課題,併成立了全市燒柴改革辦公室。但改革傳統的生活方式,談何容易?伊春把這一重大命題細化為三個小問題:一、解決百姓取暖和做飯問題;二、解決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問題;三、解決投資企業經濟效益和當地居民就業問題。伊春人清晰地認識到,燒柴改革不僅僅改變傳統的用能方式,也是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過程,更是棚戶區改造、小城鎮建設的配套工程。一個個利用新能源的熱電、供熱項目不斷開工,造福百姓生活。
  伊春市委、市政府還提出了“第三次創業”,加快經濟發展的轉型跨越。伊春林區野生藥材資源可分為四大類600多種,總蓄積量達200多萬噸,年允收量20萬噸。藥材資源總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,進入國家藥典的就有98種。人參、刺五加、五味子、平貝、滿山紅等天然、綠色藥材,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。伊春把“林藥”經濟作為重要發展目標,進行了推進。目前,林藥從業人員達到近6萬人,總產值15.2億元,附加值7.7億元。
  對此,伊春市委書記王愛文說,停伐之後,不吃木材飯,老百姓吃什麼?這方面,伊春人覺醒得比較早,在減少對生態破壞的前提下發展生產,這條路走對了,而且越走越寬,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,水是乾凈的,空氣是沒有污染的,生態得到了最好的保護。
  百姓的幸福感來自哪裡
  2013年和2014年,伊春兩度被評為“中國幸福城市”。這是由媒體聯合國家統計局、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開展的年度經濟調查活動得出的結果。兩次頒獎儀式上,伊春市領導都表示“我在伊春生活很幸福”、“市民對生活感到幸福,是對城市執政者最好的褒獎”。
  有的老同志很疑惑,當面向伊春市領導求證:“咱們伊春人收入水平並不高,你們是不是找人(關係)了?”
  他們不知道,這是由郵政部門、統計部門進行的客觀調查,由當地居民填的問卷,與所謂的“關係”沒有任何關聯。由此,人們困惑,論人均收入,一線城市、特大型城市在全國名列前茅,但是為什麼錢掙得多,卻不一定感到幸福,反而會有生活壓力和焦慮感,幸福跟錢有關係嗎?
  “你幸福嗎”成為一句時代標識用語之後,有人也會疑惑:伊春人是否“被幸福”呢?
  真正走進伊春,或許,你就會找到答案。這是一座森林覆蓋率超過86%的城市,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,號稱“天然氧吧”。“伊春待客不用酒,捧出綠色就醉人”,這句話,傳達著生活在“森林大公園”里的伊春人的自豪。在伊春轄區內,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處,國家級、省級森林公園22個,國家級地質公園3個。有人說,生態文明是發展的反思,也是發展的提升,而對於伊春人來說,“生態文明是幸福感重要的源泉”這句感言顯得格外真切。
  在伊春市金山屯區,記者見到了區長劉錄江。正是在他的操持下,金山屯區利用國家的棚戶區改造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小鎮巨變,百姓都搬進了新建的居民樓,但劉錄江卻有些愁眉不展。原來,國家配套資金遠遠不夠,大部分要靠基層政府自己籌集,因而欠下了大量債務。而對於劉錄江而言,只要老百姓搬進新居“幸福了”,困難再大也可以解決。
  在金山屯區,記者看到,大量新建的居民樓拔地而起,已經不見原有的棚戶區景象,只有找來過去的老照片,才能夠看到昔日的樣子。
  在湯旺河區,記者沿著泥濘的小路走進了新建的樓房。據瞭解,這裡的居民一般把房屋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自己居住,一部分用於家庭旅館,出租給天南地北前來旅游的人們。“在轉型的壓力下,林場職工通過興辦家庭旅館獲得更多收入,也給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。”伊春市湯旺河區委書記馮玉勝說。
  隨著一句“南有三亞,北有伊春”的廣告語,伊春的名聲漸漸響亮了,知名度高了,到伊春旅游的人也逐漸多了。
  伊春早晚溫差大,大森林特殊的調節作用,使得這裡成為天然避暑旅游目的地。除了原始林觀光、林海奇石、恐龍地址公園、湯旺河漂流等項目外,汽車風情小鎮吸引著自駕車旅游者的到來。伊春,也被評為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”、“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城市”。
  在伊春,記者感受著別樣的林區發展景象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,正讓這座“因林而生、因林而轉”的生態城市日益煥發出勃勃生機。  (原標題:伊春經濟轉型調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m34kmer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